茶,作为我国的国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茶文化的巅峰之作,则非宋代莫属。在宋代,茶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茶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将带您领略宋代茶法的顶峰、宋人如何造茶以及宋代点茶相关茶器。
(图片:宋代民间斗茶图)
三、茶学鼎盛无一不极致
(
宋代自唐代之后,其茶学进一步发展,包括叶清臣《述煮茶小品》、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沈括《本朝茶法》、赵估《大观茶论》等茶学专著。其中,以徽宗赵估以君王身份写茶书,足见宋代茶文化兴盛。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焰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
(图片:部分团茶模印文本)
(二)宋人如何造茶
1、采茶
宋代对茶叶特别是对贡茶的采摘要求很高,要在天明前开工,每天五更左右天刚露白,就开始击鼓集合工人到茶山上采茶,至辰时约七点左右鸣锉收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明之前没有受到太阳照射,茶芽肥厚滋润,如果受到太阳照射,茶芽膏腴就会被消耗,茶汤也没有鲜明的色泽。宋代采茶后还要拣芽,也就是对采摘的茶叶进行分级。茶工摘的茶芽总体分水芽小芽、中芽、紫芽、白合、乌带五种。如针细的小蕊者称为水芽,形如小鹰爪者称为小芽,水芽是芽中精品,小芽次之,中芽又次之,紫芽白合乌带多不用。
2、蒸茶
把采回来的新鲜茶叶洗净后,放在甑上,再将甑放在加好水的釜上,甑内摆放一层竹皮做成的蒸架,新鲜的茶叶平摊在蒸架上;蒸熟后将蒸架取出即可。
3、榨茶
就是将蒸熟的茶榨掉水分和油膏。先将茶黄淋几次水让其冷却,冷却好了就放在小榨床上榨去水分,再放到大榨床上榨掉油膏,榨膏前应该用布包裹起来,并用竹皮捆绑,然后放在榨床上挤压,榨的过程中还要翻榨,就是榨一遍后取出搓揉,再放回榨床榨,如此反复,到完全干透为止。
4、研茶
茶经过挤榨的过程,已干透没有了水分,所以在研茶时每个团茶都要加水,水是一杯一杯的加,同时也有一定的数量,质量越高者加水也越多研磨越多次茶质越细,因此宋代可用茶末直接烹煮,茶末可连同汤一起饮用。研茶的工作得选择腕力强劲之人来做,但加十二杯水以上的团茶,一天也只能研一团而已,可见其制作的费时及费事了,然其质量的精细。
(图片:南宋审安老人著《茶具图赞》选取的点茶器具)
南宋审安老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