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福安坦洋是一个位于福建省福安市的小村庄,以生产高品质的红茶而闻名。在这个村庄里,我看到了一个拥有五十多年制茶经验的老茶艺师李宗雄先生,他是这个村庄里最有权威的人,也是茶馆的创办者。他告诉我,坦洋工夫红茶曾经是清朝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
然而,当我去拜访这个茶乡时,整个村子异常冷清,几乎没有活动的身影。如果不是有鸡犬相闻和偶尔冒出的炊烟,我甚至会以为这里不过是座废弃的村庄。坎坷不平的土路沿着小河深入远处的山谷,散布周围的土房流露出破败的颓态。开车进村口时闪过的那座真武桥,既是地界的象征,也是自古收茶青的地方,桥的两头,连接着绵延山行的菜茶,空气里荡漾着潮湿的青草味道,一点都让人无法联想到充满桂圆香气的坦洋工夫。
虽然李宗雄先生已经年过七旬,但仍然对制茶行业孜孜以求,以一己之力创办红茶民俗馆,希冀能在挖掘与保护中传承坦洋工夫技艺。他的收藏在制茶工具、泡茶工具和茶汇票三大类之下还有壶、碗、罐、篓、筛等细分项,虽然他的收藏甚至都无法够上博物馆的头衔,但他的泰斗级茶叶揉捻机却足以秒杀不少省级以上博物馆馆藏。
我看到的茶银票,某种程度上是坦洋工夫盛极一时的佐证。清咸丰以降坦洋的茶叶贸易极为兴盛,每年外汇百万余银元,于是茶商开始发行小额“茶银票”来弥补当时小额银币流通量不足的缺憾。这种银票不仅可以在同号茶行钱庄兑换银元,而且也能在当地的市面上进行流通。有趣的是,有些茶银票,例如“同泰春”茶行发行于民国二十四年的一角茶银票,居然有着英国议会大厦的图案,甚至在北面出现了英文茶行的名称。这一点显出了坦洋工夫与英国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李宗雄先生希望我能有办法帮他找到英国是否有人收藏当年的凭证,如果有,他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换回一张。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老先生现存的这张并不完整,还缺少出口的印鉴,只是当年出口剩下的印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