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这座崇山峻岭间,生长着一棵古老的茶树,它的茶形似鱼钩,色泽绿润,栗香持久。明清时期,它便作为宫廷贡品,深受当朝皇帝喜爱。1956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取名为都匀毛尖茶,这也是一段跨越时空的佳话。
故事发生在都匀县团山乡,当时的谭修芬老人是乡
几天以后,茶农社收到一封落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大家激动不已。信件是打字机打印的,大致内容是:你们给毛主席的茶叶已经收到,经主席批准,寄给你们十五元作成本费。落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信件下部付有几句毛主席的亲笔签字:“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命名为毛尖。毛泽东。”
毛主席回信一事在十里八乡传开了,各地群众纷纷涌进团山乡学习观摩。乡里还组织了歌舞活动庆祝。可惜的是,如今那封有毛泽东亲笔签名的信件已经遗失。2001年5月,都匀市政府还出资一百万元寻找毛主席的亲笔信件,但至今没有下落,不过,毛主席为都匀毛尖命名一事在当地传为佳话,都匀毛尖也名声大噪。
都匀毛尖茶,这一颗历经岁月沉浮、见证历史变迁的茶树,不仅留下了红军茶的传奇故事,也用自己的味道串联起两个时代的情感。在时光的长河中,这段佳话将永远被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