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精神,源自茶人与生活、世事的理解,是儒家、释家、道家融合的体现。茶道精神主要体现为“和、静、怡、真”四个方面。
1. 和
“和”是茶道精神的灵魂,代表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周易》中“保合太和”的精髓。在儒家学说中,“中庸之道”便是“和”
2. 静
“静”是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也是茶人灵魂的凭借。老子提倡“守静笃”,白居易则认为“静养和与真”。苏轼更是将静作为修身养性、淡泊明志的首要。因此,品茶人便演化为“茶需静品”的理论与实践。静则明、静则虚、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可以达到至善、通之茶道之玄境。
3. 怡
“怡”是愉悦和享受,是品茶人精神之必需。茶之功能既能养生又兼醒神,在品之过程中,与人之生理感受便融为一体。茶醉之时,亦有心旷神怡、物我两忘、飘飘欲仙之感。这种精神体验在我国大量的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是国人精神放达的最大化。
4. 真
“真”不仅是我国传统的儒家修身之要义,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这其中的真,不仅茶要真茶真香真味,环境要真山真水真月,茶具要真壶真瓷真杯,而饮茶人也要真情真意真实。品茶人还要“守真、养真、藏真”,这样才能通过修习茶道,达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打造人格的本真和心灵的“真善美”,追求到人生的真谛。
总之,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学、伦理、道德等,在品茗中品味人生、参禅悟道、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