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经》中,陆羽详细的列出了煎茶器清单,共计二十六种。如果平时不用,或携带外出时,其他的二十五器都会安放在体积硕大的都篮里,这与《封氏闻见录》的记载相吻合。都篮即茶篮,即承载茶碗的篮子。而严于茶事的陆羽在《茶经》里竟然没有提到承载茶碗的托
不过,我们可以从茶托的历史中寻找答案。茶托,又叫盏托、碗托、茶船。在唐代,茶托已经出现了。据宋人程大昌《演繁露》记载,茶托始于唐,前代无有也。而唐人李匡义《资暇集》也记载了茶托的起源,提到茶托为崔宁之女所设计,以适应古人席地而坐的饮酒方便而设计的。这些证据表明,在陆羽的《茶经》问世时,茶托已经出现了,而不是他故意遗漏或忽略。
当前,很多学者会依据出土资料认为,茶托可能出现在汉代,但这种论断是错误的。根据文献记载,南北朝时期,越窑也确实烧制过盏托。在故宫博物院,我也见到过一件展出的东晋青釉盏托,但这些盏托的形制,基本是从古代的酒器、耳杯承盘发展而来,是为适应古人席地而坐的饮酒方便而设计的,因此这些承托,基本属于酒台子,并非茶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陆羽的《茶经》完成之前,茶托尚未出现,茶托最早出现在建中年间,而非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