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瓷器之国,瓷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陶器时代。唐宋时期,中国瓷器达到了艺术的巅峰,并诞生了诸如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建窑等十座最为著名的窑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1. 汝窑
汝窑是我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的瓷器古朴大方,釉色如“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2. 官窑
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具有宫廷的气势。官窑瓷器胎土含铁量高,呈深黑褐色,手感沉重,后称“紫口铁足”。其特点是釉层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3. 哥窑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
4. 定窑
定窑窑址在当今河北省保定曲阳一带,唐宋时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从邢窑而来,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元朝刘祁曾夸赞定窑“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宋朝苏轼在定州时也曾做过“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在称赞定窑的绚丽多彩。
5. 钧窑
钧窑窑址在河南省禹州市,是宋代五代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的窑口。钧瓷釉色灵活、瑰丽多姿,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窑釉色之美。
6. 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实际上由数个窑口组成,其产品被称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景德镇窑自唐代起即烧制青瓷,至北宋时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元代时开始烧青花瓷、釉里红和其他品种,明代时青花瓷大大发展起来,被称为“国瓷”,同时还烧有釉上彩、斗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种单色釉瓷。
7. 耀州窑
耀州窑窑址在如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青瓷的主要特点: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纹饰刻的非常清晰,又叫刀刀见泥。
8. 磁州窑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