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中,普洱茶饼一直是茶马古道上的热销品。在以往,普洱茶也曾被称为“边销茶”,贸易频繁。为了减少度量衡方面的争议,便于收税,茶饼被制成统一的重量。这样,在交易时茶饼的重量更加统一,方便了计算和收税。
为什么偏偏是“357”这
我们来看看《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的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简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从中可知,当时的圆茶(饼茶)确实是一饼七两。
在1959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原来以国际公制为基础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通用,可以保留”,但也规定“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成十两为一斤”。
建国后,普洱茶的重量也与计量制度的变革相关。七子饼被定为357克,使得每筒和每篮的重量更接近整数,此时,我们前面说到的公式才变得有意义:一筒7片×357克/片≈2.5公斤;一篮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30公斤。
原来,茶饼重量的357克是一个神秘的魅力,它让普洱茶饼成为了一个特殊的产品。如今,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的魅力,揭开357克的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