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但很少有人知道饮茶方式的多次变更。现在喝茶的方式已经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而古人的饮茶方式同样盛行于当时。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是怎么喝茶的吧!
药食两用
刚开始,茶不是用来喝的,是用来治病或提神的。祖先们最初是把茶叶当作药物,
茶叶除了被古人当做药材外,还被拿来当菜食用。这种习俗至今仍保留在一些传统地方菜中。比如在云南的某些地方,依然有“凉拌茶”这道菜,还有像脍炙人口的名菜“龙井虾仁”和“茶香鸡”等。
唐煎
你想像往茶叶中添加葱、姜的场景吗?现在出现这种行为,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唐朝时,这是很普遍的饮茶方式。唐朝人饮茶不叫喝茶,叫吃茶;茶需要煎,也即煮茶。唐代煎茶不光要放盐,还有可能放葱、姜、花椒、大枣、桂皮、薄荷叶等调料。
按照唐代陆羽《茶经》的记载:唐时人们饮的主要是经蒸压而成的饼茶,茶饼经过炙烤、碾罗成末之后,到汤沸腾后投入茶末,再进行搅拌至再次沸腾为止。这种饮茶方式颇受当时文人雅士的追捧,也促进了茶道的发展。
宋点
唐朝兴起的煎茶法,在历经中晚唐时期和五代十国的消磨,到了宋朝已经趋于没落。宋人流行起了一种新喝法——"点茶法"。点茶就是将茶饼碾成粉末状,然后倒入茶碗,再用沸水冲泡,用工具搅拌均匀。点茶法需要使用的工具也非常繁杂,主要有砧椎、茶碾、茶磨、茶研、茶臼、茶匙、茶筅、汤瓶等。
明清泡茶
沸水冲泡茶叶成为一种流行,是明朝开始之后的事情。冲茶方法更简单,也更能保留茶的真味。进入明清之后,泡茶只需要水、茶叶以及相关器具,泡茶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从开始的药用,到现在的泡茶,喝茶的方式改变了多次,不变的是茶人对茶的追求。
本文由品茶轩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